十二时辰时间表_十二时辰时间表对照表

       作为十二时辰时间表话题的专家,我对这个问题集合感到非常兴奋。我会按顺序逐一回答每个问题,并尽量提供全面而准确的信息,以便为大家带来更多的启发和思考。

1.十二个时辰对应几点

2.12点属于什么时辰

3.古代十二时辰与时间对照表

4.十二时辰时间表

十二时辰时间表_十二时辰时间表对照表

十二个时辰对应几点

       十二时辰对照表如下:

       1、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23时至01时)。

       2、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01时至03时)。

       3、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03时至05时)。

       4、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05时至07时)。

       5、辰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07时至09时)。

       6、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09时至11时)。

       7、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11时至13时)。

       8、未时: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昳(13时至15时)。

       9、申时:晡时,又名日铺、夕食等,(15时至17时)。

       10、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17时至19时)。

       11、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19时至21时)。

       12、亥时: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21时至23时)。

古代的计时工具:

       1、日晷

       日晷在古代汉语中本意指的是太阳的影子,后来人们利用太阳的影子测得时刻,并成功得到了一种计时仪器,也由此命名,其原理就是利用太阳的投影方向来测定并划分时间。日晷通常由晷针和晷面组成。

       2、刻漏

       刻漏又被称为漏刻,它有泄水型和受水型两种类型,刚开始的刻漏大多都是泄水型,水从漏壶底部侧面流出来,遇到格叉和关舌时上升,让服饰在水面上的漏箭随着水面下降,再从漏箭上面的刻度来表示时间。受水型则是将水从漏壶里面用恒定的流量注入受水壶,让漏箭随水面上升来表示时间,这种方法其泄水型精确度更高。

       3、沙漏

       刻漏虽然计时准确,但是到了冬天温度比较低容易结冰,这个时候人们就会改用流沙驱动。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十二时辰

12点属于什么时辰

       1、子时,夜半,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23时至01时)。

       2、丑时,鸡鸣,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01时至03时)。

       3、寅时,平旦,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03时至05时)。

       4、卯时,日出,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05时至07时)。

       5、辰时,食时,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07时至09时)。

       6、巳时,隅中,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09 时至11时)。

       7、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11时至13时)。

       8、未时,日昳,太阳偏西为日昳。(13时至15时)。

       9、申时,晡时,又名日铺、夕食等:(15时至17时)。

       10、酉时,日入,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17时至19时)。

       11、戌时,黄昏,此时太阳已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19时至21时)。

       12、亥时,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21时至23时)。

扩展资料

       古代计时仪器:日晷

       利用太阳的投影方向来测定并划分时刻,通常由晷针(表)和晷面(带刻度的表座)组成。利用日晷计时的方法是人类在天文计时领域的重大发明,这项发明被人类沿用达几千年之久。

       晷面两面都有刻度,分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时辰,每个时辰又等分为“时初”、“时正”,这正是一日24小时。绝大部分的日晷显示的都是视太阳时,有些在设计上作了变更,可以显示标准时或是日光节约时间。

       百度百科-时辰

古代十二时辰与时间对照表

       午时。古今时辰详情如下:

       子时:0:00。

       丑时:2:00。

       寅时:4:00。

       卯时:6:00。

       辰时:8:00。

       巳时:10:00。

       午时:12:00。

       未时:14:00。

       申时:16:00。

       酉时:18:00。

       戌时:20:00。

       亥时:22:00。

扩展资料

       十二时辰制。西周时就已使用。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一至三点为丑时,三至五点为寅时,依次递推。

       十二时由十二个特定的时间名词构成。人们可以从先秦时代的中国古籍中溯寻出这些词语的渊源。汉代之前,这些称谓多有不同,直到汉代太初年间,中国实行了太初历,其以一日分十二时,而以干支为纪。

       百度百科-十二时辰

       百度百科-时辰

十二时辰时间表

       古代十二时辰与时间对照表:子时(23时至01时);丑时(01时至03时);寅时(03时至05时);卯时(05时至07时);辰时(07时至09时);巳时(09时至11时);午时(11时至13时);未时(13时至15时);申时(15时至17时);酉时(17时至19时);戌时(19时至21时);亥时(21时至23时)。

       古人把一昼夜划分成十二个时段,每一个时段叫一个时辰。十二时辰既可以指一天,也可以指任何一个时辰。十二时辰是古人根据一日间太阳出没的自然规律、天色的变化以及自己日常的生产活动、生活习惯而归纳总结。

十二个时辰?

       子(zǐ)、丑(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亥(hài)。人们可以从 先秦的古籍 中溯寻出这 些词语的渊 源。

       汉代之前,这些称谓多 有不同,直到汉代太 初年间,我国实行了 太初历,“其以一日分 十二时,而以干支为 纪。”(赵翼《陔余丛考》卷34)才基本定型 定名。十二时表时 独特、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 对人类天文 历法的一大 杰出贡献,也是中国灿 烂的文化瑰 宝之一。

       十二时辰为寅时、卯时、辰时、巳时、午时、未时、申时、酉时、戌时、亥时、子时和丑时,具体对照的时间如下:

       1、子时是午夜23点到凌晨1点(23:00-01:00,不含01:00),子正为0点(凌晨0点)。

       2、丑时是凌晨1时到3时(01:00-03:00,不含03:00),丑正为2点(凌晨2点)。

       3、寅时是凌晨3时到5时(03:00-05:00,不含05:00),寅正为4点(凌晨4点)。

       4、卯时是清晨5时到7时(05:00-07:00,不含07:00),卯正为6点(清晨6点)。

       5、辰时是清晨7时到9时(07:00-09:00,不含09:00),辰正为8点(清晨8点)。

       6、巳时是上午9时到11时(09:00-11:00,不含11:00),巳正为10点(上午10点)。

       7、午时是上午11时到下午13时(11:00-13:00,不含13:00),午正为12点(中午12点)。

       8、未时是下午13时到15时(13:00-15:00,不含15:00),未正为14点(下午2两)。

       9、申时是下午15时到17时(15:00-17:00,不含17:00),申正为16点(下午4点)。

       10、酉时是下午17时到晚上19时(17:00-19:00,不含19:00),酉正为18点(晚上6点)。

       11、戌时是晚上19时到21时(19:00-21:00,不含21:00),戌正为20点(晚上8点)。

       12、亥时是晚上21时到午夜23时(21:00-23:00,不含23:00),亥正为22点(晚上10点)。

       好了,关于“十二时辰时间表”的讨论到此结束。希望大家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十二时辰时间表”,并从我的解答中获得一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