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柔克刚的道理_以柔克刚的道理比方说
对于以柔克刚的道理的问题,我有一些经验和见解,同时也了解到一些专业知识。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
1.什么是以柔克刚的策略?
2.如何理解以柔克刚
3.怎么理解“以柔克刚,以刚克柔”
4.以柔克刚的意思
5.怎么理解刚柔兼济达天下?
什么是以柔克刚的策略?
人体中骨头是硬的,需要柔软的皮肉来包装,这样才不怕外界物体的踫撞;乌龟壳里面的肉是软的,要有外壳来保护。硬的物品,要用软布、海绵包装,这样才不怕损坏;精细柔美的物品,要用木盒、铁箧来包装。柔软的水,必需要用硬的容器来盛装;硬的钻石黄金,需要软柔的棉絮来包装,由此可以看出刚与柔并不冲突,而是相互相成的。
元代的马皇后通常都会在朱元璋大发雷霆,扬言要杀大臣的时候,对他柔和劝谏,从而救了许多大臣;波斯匿王在将要杀御厨的时候,也是茉莉夫人以柔和的方式,救了御厨。所以,刚强的波斯匿王可以听从柔和的茉莉夫人劝谏,威武的皇帝朱洪武可以在马皇后面前屈服,这一切都是利用了“以柔克刚”的策略。
阿阇世王有一次执意要弑母,刚直的耆婆医生拍桌斥曰:历史上从未有儿子杀害母亲的案例,若王执意弑母,会遭千古骂名。耆婆的义正词严,终于使得刚强的阿阇世王为此而改变了主意。乾隆皇帝仗着自己的才华、威势,多次面露肃杀之气;但在姿态低下的纪晓岚智能的说服下,也能降服他的气势,因此柔也能够克刚。
柔中含刚,刚中存柔,刚柔相济,不偏不倚,才是中国人处世的正宗。
曾有一个“四两拨千斤”的成语,讲的就是以柔克刚的道理。俗语说:“百人百心,百人百性。”有的人性格内向,有的人性格外向,有的人性格柔和,有的人则性格刚烈,都各有不相同的特点,同时他们还各有利弊。纵观历史,我们就可以发现,那些性格刚烈的人们很容易被柔和之人征服利用。为职者需要做到善于以柔克刚。
一块巨石一旦落在一堆棉花上,就很容易会被棉花轻松地包裹在里面。以刚克刚,两败俱伤,以柔克刚,则马到成功。
大多数性情刚烈之人,其情绪极容易激动,情绪激动则很容易使人失去人所应该具备的理智,仅凭一股冲动去做或者不去做某些事情,这就可称作为刚烈人的优点,与此同时又恰恰是其致命的弱点。俗话说的好:“牵牛要牵牛鼻子,打蛇要打七寸处。”
一个人要做到以己之所长克己之短,对待那些刚烈之人如果以硬碰硬,就很容易使得双方一起失去应有的理智,从而头脑发热,做出不计后果的事,到最后,两败俱伤,事情也必然会闹砸。这样过犹不及,悔之晚矣。
如果我们以柔和的态度去对待那些性情刚烈火暴之人,就必然会出现另一番局面,恰似细雨之于烈火,烈火熊熊,细雨蒙蒙,虽然说不能快速地将火扑灭,却能够有效地控制住火势,并一点点地将火扑灭。但若暴雨一阵,火灭去,就会出现洪水泛滥之灾,一浪刚平又起一浪,从而就会有得不偿失的效果出现。
春秋战国时期,郑国的宰相子产在治理国家上采用的正是以柔克刚的策略。
子产为政刚柔并济,以柔为上,善于以柔制刚。郑国是一个非常小的国家,国力甚弱,要想在众多林立的大国中闻求得生存的空间,那么对于增强国家的实力实在是一件刻不容缓的事情。子产提倡振兴农业,兴修农事。同时还对征税做了重新的调整,从而确保有足够的军费供应和给养。
在新税征收的开始阶段,民众怨声四起,沸沸扬扬,甚至有人扬言要杀死子产。朝中也有很多朝臣站出来表示反对,然而子产却丝毫不去理会,也从不作过多的解释,耐心等待事态的发展。只说:“国家利益为重,必要时自然需得牺牲一点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我听说做事应当有始有终,不能虎头蛇尾。有善始而无善终,那样到最后必然就会一事无成,因此,我决定一定要坚持把这件事做完。”
新税仍然照常征收,由于他还采取了振兴农业的办法,很快农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民众由怨到赞,众人便对他另眼相看。
子产在各个地区还遍设乡校,乡校言论自由,有一些对政治不满的人常常把乡校作为政治论坛。有些人担心长期下去会影响到统治,就建议取缔乡校。子产却说:“取缔乡校根本没有必要,百姓民众劳累一天,到乡校中发发牢骚,评谈政治实乃正常。我们完全可以把它作为参照,择善而从,鉴证得失。若强行压制,岂不如以土塞州,暂时可能还会堵住水流,可是又必然将招来更猛的洪水激流,冲决堤坝。到了那时,恐怕就无力回天了,还不如慢慢地加以疏导,引水入渠,分流而治,这样才能更好。”
众人为他讲的这些话深深地折服,子产采用的也正是以柔克刚的为政之道。
在企业管理方法的区别上,女性企业家与男性企业家相比更能够突出地表现为一个“柔”字。老子曰:“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其意即,天下再没有什么东西比水更加柔弱了,而攻坚克强却没有什么东西可以胜过水,也根本就没有什么东西能够取代水。
男女性别的管理划分为两大倾向性:工作的导向性与人际关系的导向性。男性偏重于工作导向性,女性则偏重于后者。然而形成这两大倾向性的原因就是,男性多偏向自主、独立、竞争,独立的判断。而女性更注意人际之间的关系与交流,相互依存,合作成事。
对于这些的区别具体地表现在一个企业当中,就是女企业家在企业中比男企业家更善于沟通和引导。一个普遍现象是,在女企业家所经营管理的企业当中,员工对于企业的满意程度远远要高于男企业家所管理的企业的满意程度。这就是以柔克刚所发挥的作用。
如何理解以柔克刚
以柔克刚成语指用柔软的去克制刚强的。暗合道家主张的学说,顺其自然,万物相生相克,刚劲的东西不一定要用更刚劲的征服,有时最柔软的事物才恰恰是它的弱点。成语 以柔克刚发音 yǐ róu kè gāng 解释 用柔软的去克制刚强的。 出处 三国·蜀·诸葛亮《将苑》:“善将者,其刚不可折,其柔不可卷,故以弱制强,以柔制刚。” 示例 他要拼老命,孤注一掷,我们则要忍耐,力避同敌人正面交锋,~,在敌人的后方狠狠地打。 ★李连庆《风云急》。 用法 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褒 其他 〖道德经 以柔克刚〗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 说的意思是:天下再没有什么东西比水更柔弱了,而攻坚克强却没有什么东西可以胜过水。弱胜过强,柔胜过刚,遍天下没有人不知道,但是没有人能实行。所以有道的圣人这样说:“承担全国的屈辱,才能成为国家的君主,承担全国的祸灾,才能成为天下的君王。” [注释] 1、无以易之:易,替代、取代。意为没有什么能够代替它。 2、受国之垢:垢,屈辱。意为承担全国的屈辱。 3、受国不祥:不祥,灾难,祸害。意为承担全国的祸难。 4、正言若反:正面的话好像反话一样。 [引语] 本章以水为例,说明弱可以胜强、柔可以胜刚的道理。八章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本章可与八章的内容联系起来阅读。老子所举水的例子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水最为柔弱,但柔弱的水可以穿透坚硬的岩石。水表面上软弱无力,却有任何力量都不能抵挡的力量。这就清楚地说明,老子所讲的软弱、柔弱,并不是通常人们所说的软弱无力的意思。此处,由于水性趋下居卑,因而老子又阐扬卑下屈辱的观念,实际上反而能够保持高高在上的地位,具有坚强的力量。本章后面有一句话:“正言若反”,集中概括了老子辩证法思想,其含义十分深刻、丰富。 [评析] 本章内容主要包括两点:一是对水的赞美;二是“正言若反”。张松如说:“在世界上,弱能胜强,柔能制刚的事例是不乏见的。
怎么理解“以柔克刚,以刚克柔”
人们常说以柔克刚,那么究竟为什么会这么说呢,有什么渊源吗,以柔克刚真的存在吗,下面跟随我一起来分析一下吧。
本文主要解说《太极拳用说》中的?刚易柔难?。《太极拳用说》是陈鑫《陈氏太极拳图说》11篇论文中的一篇。拳以致用,?用?者,运用也,即太极拳的运用。太极拳在技击搏斗中怎么运用?简而言之,以柔克刚、以刚克柔是也。这是我们对太极拳运用的基本概念和认识。
解说《太极拳用说》中的?刚易柔难?
?以柔克刚、以刚克柔?皆常理。?如两人交手,敌以柔来着,属阴,阴当以阳克之,属水,水当以火克之?。反之亦然。这是一般的常理,也是五行生克的常理。所以,陈鑫说:?五行生克,无处不有,无时不然,人所易知者也。?但,陈鑫话锋一转?独至于拳则不然?。哦,拳不尽然?难道以柔克刚、以刚克柔的常理对于太极拳不适用?看了下文笔者才知道,这个道理对于太极拳不是不适用,只是这样的表述不全面、不完善。
正确的表述为?纯是经中寓权,权不离经?。这是比喻说法,应理解为刚中寓柔、柔不离刚,也就是不能纯柔,也不能纯刚,要刚柔相济。
陈鑫剖析说:?彼以柔来着,是先以柔精听(忖也)我如何答应,而后乘机击我。我以刚应,是我正中其谋,愚莫甚也!?敌方以柔法向我进攻,如果我见对方柔来即以刚劲相应对,对方正好以刚克柔正中下怀,我必被对方攻击而败。如此一来我真是太愚蠢了!
那应该如何应对?陈鑫说:?彼以柔法听我(以胳膊听,非以耳听),我以柔法听彼。?这是接手的关键。对方柔法进攻,我千万不能以刚劲应对,而要以柔法应对。敌柔我也柔,方是用法诀窍。
进一步,柔法接手后,只能在我的圈内运动,不能出圈外;如若对方引我进入,我也只能在圈边停止,不能再进入,再进入就要失势。这就是陈鑫说的?拳各有界,彼引我进,我只可至吾界边,不可再进,再进则失势?的道理。
你也许会说,如果到此为止那还怎么搏斗呢?不是有人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吗,你不进入对方境地怎么能将对方击败呢?还是陈鑫说得好: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是以天生大勇论之,非为常人说法也。即为大勇,亦为涉险?。太极拳的运用不是逞一时大勇,一逞大勇也多半会使自己陷入险境。
如此该如何处置?陈鑫道:?如彼引吾前进,未出吾界即变为刚,是彼惧我而变柔为刚,是不如我者也,我当以柔克之。?还没出我圈界对方就变柔为刚,这是对方惧怕我,是技不如我,我当以柔使其落空而击之。这就是?半途之中,生此变态,我仍是以柔道之引进,落空者击之?的道理。这是其一。
其二,?如彼引我以至吾界,是时正宜窥彼之机势,视彼之形色,度彼之魄力。如有机可乘,吾即以柔者忽变而为刚击之。此之谓以刚克柔,以火克木。如彼中途未变其柔,交界之际强为支架,亦宜击之?。
其三,如果对方中途并没有变化,?引我至界,无隙可乘,彼之柔精如故,是劲敌也,对手也?!这可要注意,遇到劲敌了我怎么办?吾当退守看吾门户?,不可贸然再进。两柔相遇,智者先退守而静观其变。
其四,退守时仍要以柔法不可使刚劲,?先时我以柔进听之者,至此吾仍柔道听之,渐转而退,仍以柔道引之使进。彼若不进,是智者也?。我以柔法引对方进我,如果对方不进来,说明他很聪明、是高手。?彼若因吾引而遂进,误以我怯,冒冒然或以柔来,或中途忽以柔变为刚来,我当稍底其手,徐徐引之使进,且令其不得不进?。这时对方已经失势或不得势了,?彼之力尽矣,彼之智穷矣,彼之生机更迫促矣?。这似乎就是武禹襄?覆、盖、对、吞?四字秘诀中的?吞?字诀,将对方引进?吞?下以后,那还不是要怎么打就怎么打?是时,我之柔者,忽变而为刚,并不费多力,一转即克之矣!?潇洒痛快,酣畅淋漓。
话虽这么说,可有人要问:对方被引进我圈内失势时,如果抽身收回或再进一步,不就解脱或者取胜了吗?岂不知?然当是时,悔之不及,进不敢进,进亦败;退不敢退,退亦败。即不进不退,亦至于败?。对方不是不想抽身收回或再进一步,实在是进退维谷,败也得败,不败也得败,犹如?士卒疲弊,轻重皆空,惟束手受缚,降服而已矣,何能为哉?,哪里还有战斗能力!陈鑫总结性地说:?击人之妙,全在于此!?
在太极拳运用方面,能讲解得这么详细,分析得这么透彻,唯陈鑫是也。更可贵的是,他还结合中国传统辩证思维之一的?五行生克?学说从理论上加以分析。
?此之谓以柔克刚,以火克水,仍是五行生克之道也?。五行生克结合太极拳运用,陈鑫讲得很有妙趣。
水,外阴而内阳,也就是外柔内刚;火,外阳而内阴,也就是外刚内柔。水火有形而无质。金,有形有质,阴类;木,有形有质,阳类;土,有形有质,阴类。对方以柔法进来,忽然变为刚劲,?是水之所生木也,即水中之阳性,因滋以成质者也。水与木本自一串,故柔变刚最易?。
五行生克对应人体五脏,火属心,土属脾,水属肾,木属肝,金属肺。?天下能克木者惟金。金与火皆阴类也,所言以刚克柔者,是以火克水,以金克木也?。此话乍一看不好理解,陈鑫说:以外表观之,火,性激烈;金,质坚硬。人一发火,怒气就发泄在外。这脾气一动,人的肝与肾无不一起俱动,也就是木、水俱动。所以,?虽曰以刚克柔,其原实是以柔克刚。盖彼先柔而后刚,我是柔中寓刚,内文明而外柔顺,故克之?。彼以柔进,表面上我金、火以应,其实我水、木也俱动,是外刚内柔、柔中寓刚。妙哉妙哉!
如果对方以刚而进,那就容易对付多了。陈鑫道:?如人来击我,其势甚猛,我则不与之硬顶,将肱与身与步一顺,身卸下步,手落彼之旁面,让过彼之风头;彼之锐气直往前冲,不顾左右,且彼先前之气力陡然转之左右甚不容易,我则从旁击之。以我之顺力,击彼之横而无力,易乎不易?对方刚而进攻,我则柔而克之,甚是容易。陈鑫由此得出结论:?吾故曰:克刚易,克柔难!?
笔者以为,陈鑫这篇文章讲解了太极拳在技击运用中应对敌方的四种状况,尤其要以柔接柔、以柔对柔,指出了外柔内刚、外刚内柔、刚柔相济的巧妙,论述了五行生克学说于太极拳技击中的运用,重点阐述了五行生克之太极拳技击运用思维,总结了太极拳应对敌手?克刚易,克柔难?的道理,告诫太极拳修炼者要在?克柔?上下工夫。仔细阅读和琢磨《太极拳用说》,笔者对太极拳运用和理论结合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更高层次的升华。
附:《太极拳用说》原文
五行生克,无时不有,无时不然。如两人交手,敌以柔来者,属阴,阴当以柔克之;属水,水当以火克之。此当然之理。
势也,人所易知者也。独至于拳则不然,运用纯是经中寓权,权不离经。何言乎尔?彼以柔来者,是先以柔精听(忖也)我如何答应,而后乘机击我。我以刚应,是我正中其谋,愚莫甚也!问该如何答应?彼以柔法听我(以胳膊听我,非以耳听),我以柔法听彼。拳各有界,彼引我进,我只可至吾界边,不可再进,再进则失势。
如曰: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是以天生大勇论之,非为常人说法也。即为大勇,亦为涉险。问该如何处置?如彼引吾前进,未出吾界即变为刚,是彼惧我而变柔为刚,是不如我者也,我当以柔克之。半途之中,生此变态,我仍是以柔道之引进,落空者击之。如彼引我以至吾界,是时正宜窥彼之机势,视彼之形色,度彼之魄力。如有机可乘,吾即以柔者忽变而为刚击之。此之谓以刚克柔,以火克木。如彼中途未变其柔,交界之际强为支架,亦宜击之。
如彼引我至界,无隙可乘,彼之柔精如故,是劲敌也,对手也。不可与之相持,吾当退守看吾门户。先时我以柔进听之者,至此吾仍柔道听之,渐转而退,仍以柔道引之使进。彼若不进,是智者也。彼若因吾引而遂进,误以我怯,冒冒然或以柔来,或中途忽以柔变为刚来,我但稍底其手,徐徐引之使进,且令其不得不进。至不得势之时,彼之力尽矣,彼之智穷矣,彼之生机更迫促矣。是时,我之柔者,忽变而为刚,并不费多力,一转即克之。
是时,彼岂不知孤军深入,难以取胜?然当是时,悔之不及,进不敢进,进亦败;退不敢退,退亦败。即不进不退,亦至于败。盖如士卒疲弊,轻重皆空,惟束手受缚,降服而已矣,何能为哉!
击人之妙,全在于此。此之谓以柔克刚,以火克木,仍是五行生克之道也。
天一生水。水外阴而内阳,外柔而内刚,属肾。其以柔进,如水之波流,旋绕不先,尚其力,用其智也。地二生火。火外阳而内阴,外刚而内柔,在人属心。水火有形而无质。天三生木,地四生金,则有形有质矣。天五生土,水火势均者不相下。
言以胜水者,以火之多于者言之耳。彼以柔进,忽变而为刚者,是水之所生之木也。木,阳质也。即水中之阳性,因滋以成质者也。水与木本自一串,故柔变刚最易,以其形与质皆属阳也。
上言以火克木,盖以火能生土,土能生金。火外明而内暗,阴性也。金,阴所成之质也。木在人属肝,金在人属肺。天下能克木者惟金。金与火皆阴类也。所言以刚克柔者,是以火克水,以金克木也。
是以其外者言之。火性激烈,金质坚硬,心火一起,脾气动也。怒气发泄于外,有声可听,金为之也。脾气动,则我之肝与肾无不与之俱动。虽言以刚克柔,其原实是以柔克刚。盖彼先柔而后刚,我是柔中寓刚,内文明而外柔顺,故克之。
若彼先以刚来,则制之由觉易,何言之?如人来击我,其势甚猛,我则不与之硬顶,将肱与身与步一顺,身卸下步,手落彼之旁面,让过彼之风头;彼之锐气直往前冲,不顾左右,且彼先前之力陡然转至左右甚不容易,我则从旁击之。以我之顺利,击彼之横而无力,易乎不易?
吾故曰:克刚易,克柔难!
以柔克刚的意思
人们常说以柔克刚,那么究竟为什么会这么说呢,有什么渊源吗,以柔克刚真的存在吗,下面跟随小编一起来分析一下吧。
本文主要解说《太极拳用说》中的“刚易柔难”。《太极拳用说》是陈鑫《陈氏太极拳图说》11篇论文中的一篇。拳以致用,“用”者,运用也,即太极拳的运用。太极拳在技击搏斗中怎么运用?简而言之,以柔克刚、以刚克柔是也。这是我们对太极拳运用的基本概念和认识。
解说《太极拳用说》中的“刚易柔难”
“以柔克刚、以刚克柔”皆常理。“如两人交手,敌以柔来着,属阴,阴当以阳克之,属水,水当以火克之”。反之亦然。这是一般的常理,也是五行生克的常理。所以,陈鑫说:“五行生克,无处不有,无时不然,人所易知者也。”但,陈鑫话锋一转“独至于拳则不然”。哦,拳不尽然?难道以柔克刚、以刚克柔的常理对于太极拳不适用?看了下文笔者才知道,这个道理对于太极拳不是不适用,只是这样的表述不全面、不完善。
正确的表述为“纯是经中寓权,权不离经”。这是比喻说法,应理解为刚中寓柔、柔不离刚,也就是不能纯柔,也不能纯刚,要刚柔相济。
陈鑫剖析说:“彼以柔来着,是先以柔精听(忖也)我如何答应,而后乘机击我。我以刚应,是我正中其谋,愚莫甚也!”敌方以柔法向我进攻,如果我见对方柔来即以刚劲相应对,对方正好以刚克柔正中下怀,我必被对方攻击而败。
怎么理解刚柔兼济达天下?
以柔克刚的意思是用柔软的去克制刚强的。比喻避开对方锋芒,用温和手段取胜。成语出处:三国·蜀·诸葛亮《将苑》:“善将者,其刚不可折,其柔不可卷,故以弱制强,以柔制刚。”
成语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褒。
《道德经》四十三章有载: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这是老子对“以柔弱胜刚强”的辩证法原理的阑释,意思是:天下最柔软的东西,可以驱使天下最坚硬的东西。无形的力量可以渗透没有间隙的东西,我因此认识到无为的好处。
例句:
1、太柔则靡,太刚则折;刚自柔出,柔能克刚。
2、他是个炮筒子脾气,如果你采取柔能克刚的办法,一定能做通他的思想工作。
3、常言道柔能克刚,你没有必要硬来。
4、所以说,人们没有不好强的,但却很少有人能掌握“柔能克刚,弱能胜强”这个微妙的道理。
5、从来都说柔能克刚,怎么公孙兄加了内力,变了绵式,反而更像支持不住的样子?
6、一把刀,用以柔克刚的毅力,硬是创作出举世无双的杰作。
至柔者莫过于水,然而水却可以攻克最坚硬的东西,这就是常说的“水滴石穿”之理。柔忍有术,乃是人生存之道。人太柔就委靡,太刚就会折断。人如果一味凭刚性追求,就会失去柔性的功能,在思想上刚性太强,肯定会忽略柔性的作用。真正的人生应是刚柔相济的人生,这才是人生最高的智慧。
人行于世,没有永远的强者,也没有永恒的弱者。人不能固执己见,但也不能软弱无力。所谓刚柔相济,就是以弱胜强,以柔克刚。
古人言:峣峣者易折,皎皎者易污。做人亦是同理,须刚柔兼济,欲速不达,过犹不及。
刚就容易方,柔就容易圆。做人处世,方圆并用,刚柔并济,才是全面的方法。如果只能刚却不能柔,只能方却不能圆,只能强却不能弱,只能进却不能退,必然倾折失败。
曾国藩说:“做人的道理,刚柔互用,不可偏废。太柔就会委靡,太刚就容易折断。刚不是说要残暴严厉,而是强矫而已。趋事赴公,就需强矫。争名逐利,就需谦退。”
曾国藩对老子的思想研究很深,他一生信仰老子的观念,做人处世可谓精到。所以虽居功名富贵之巅,也能全名而归,全身而终。在处理天下事时,有以刚取胜的,有以强取胜的,有以柔取胜的,也有以弱取胜的。
老子曾提倡以柔弱守雌的方法。
商容张开口问老子说:“我的舌头还在吗?”老子说:“在。”商容说:“我的牙齿还在吗?”老子说:“不在!”商容说:“知道这个道理吗?”老子说:“不就是刚硬的容易败亡,柔弱的而能存在的道理吗?”商容说:“唉!天下的事情完全是这样。”这就是柔弱处世的方法,且受到历代的传承。
老子说:“人活着的时候,身体是柔软的,死了以后身体就变得僵硬。草木生长时是柔软脆弱的,死了以后就变得干硬枯槁。所以坚强的东西属于死亡一类,柔弱的东西属于生长一类。”“天下最柔弱的东西,可以攻入天下最坚强的东西里面去,可以说是无孔不入。”
人体中骨头是硬的,需要柔软的皮肉来包装,这样才不怕外界物体的碰撞;贝壳里面的肉是软的,要有外壳来保护。坚硬的物品,要用柔软的绸缎、海绵包装,这样才不怕损坏;精细柔美的物品,要用木盒、铁箧来包装。柔软的水,需要用硬的容器来盛装;硬的钻石黄金,需要软柔的棉絮来包装,由此,刚与柔并不冲突,而是相依相成。
柔中含刚,刚中存柔,刚柔相济,不偏不倚,才是中国人处世的方法。
曾有一个“四两拨千斤”的成语,讲的就是以柔克刚的道理。俗语说:“百人百心,百人百性。”有的人性格内向,有的人性格外向,有的人性格柔和,有的人则性格刚烈,不同的性格也各有各的特点与利弊,但同时却又可以做到互补。纵观历史,那些性格刚烈的人们很容易被柔和之人征服利用。
一块巨石一旦落在一堆棉花上,就很容易被棉花包裹在里面。以刚克刚,两败俱伤,以柔克刚,则马到成功。
一个成功的将帅,必然具备有刚强的性格,然而却不固执己见,温和、柔和但不软弱无力,就是通常所讲的刚柔相济。单纯一味的柔和容易被看做软弱,会使自己的力量被削减,以至到最后失败;单纯一味的刚烈、刚强,又会导致刚愎自用,也注定要失败。因此,刚柔并济才算是最好的状态,才是最为理想的性格特点。
一般来说,刚代表力量,柔代表妥协,刚能克柔,而“刚”的硬度如何,并不在“嗓门高,口气冲,措施狠”,关键在于“理”,要看“理”的锋芒是否打到对方的要害处。“刚”并非人人皆有,刚言也并非人人敢说。要想“刚”必须有过硬的思想修养,古人说,无欲则刚,今人说:“打铁需得自身硬。”只有刚毅之士,才能讲出刚毅之言,只有一身正气,光明磊落,才能底气十足,大气凛然。如果私心太重,“吃人家的嘴短,拿人家的手软”,得了别人的好处,自然腰软,硬不起来。
那么怎样才能有“刚”劲呢?首先遇事沉着冷静,具有处变不惊、临危不惧的大将风度。越是情况紧急,越要表现出强者的姿态,果断勇敢,并有敢于斗争和战胜对手的坚强信心。神态自若,本身就给对方施加了强大的心理影响,从精神上压倒对方,这就为刚言出口创造了有利条件。其实,要善于攻其弱点。无理取闹者本身就不得人心,要利用其色厉内荏的弱点,据理力争,要抓住对方语言上的漏洞发起进攻,造成自己的优势和强硬地位,把对方置于被动的位置,语句短促,语势凌厉,发声有力,态度威严,有斩钉截铁、拔剑砍地之势,五雷轰顶、撼人肺腑之感,这样才能使之震颤,进而产生“挽奔马于悬崖,拦狂涛于险岸”的刚硬效果。
然而,不可忽视的是,柔在一定程度上,也往往占据优势,小小的柔也能克刚。因为“柔”相对“刚”而言,自有其独到之处。刚强之物,形可碎而不可变,坚而不韧,强而易脆。而柔软之物,随势变形,柔而耐长久,软而有韧性。在论辩中,有时避强守柔,看似怯弱,实为克刚之术。
在为人处世中,刚与柔往往平分秋色,无轻重缓急之分。
分寸学认为,凡事都要针对具体情况,刚柔并用,千万不可绝对化。刚与柔,相辅相成,太刚易折,太柔易废,刚柔相济,则无往而不胜。这是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古代君主治国安邦,必须文武并举,德刑并用,方能以威服人,长盛不衰。
与“柔”相反,则为“刚”。“刚”的表达方式有两个特点:一是刚毅生威。刚者临危不惧、神态刚强,能表达强烈的正义情感,产生巨大的震撼力。二是辞严雄辩。刚言出口,理直气壮,义正辞严,铿锵有力,有闻之震耳,以正压邪的作用。这种特殊的表达功能令柔弱者望尘莫及。那些私心过重的人,看上去气势汹汹,实际上色厉内荏,欺软怕硬。对他们过分温柔,反而会助长其嚣张气焰。这时候,你要敢于碰硬,一身正气,义正辞严,“两刀相割,其利自见”,歪风邪气自然会退避三舍。
当然我们也不可忽视柔的力量,热播的电视连续剧《哑巴新娘》中的女主人翁林静云,不正是以自己的温婉和平之女性之柔,获得了广大观众的一致认可吗?
由此可见,真正的积极人生,应该有刚柔相济的智慧,既有猛士的力量,更有沉静蕴慧的平和。这才是做人处世的圆通之道。
好了,今天关于以柔克刚的道理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对以柔克刚的道理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希望这个话题以柔克刚的道理的解答可以帮助到大家。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